随着华为即将与北汽新能源合作发布第一款车型,小米也在近期成立汽车部门,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在众多行业存在竞争关系的对手,谁将更有希望在汽车市场胜出呢?
华为在多个行业压制小米
小米无疑是中国科技行业颇为亮眼的企业之一,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业用两年多时间就一度跻身全球手机前三、国产手机第一,此后又在移动电源、穿戴设备等行业取得领先地位,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500强企业。
不过随着华为的发力,小米就逐渐被华为的光芒所掩盖。华为在2013年底学习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成立互联网品牌荣耀,2014年四季度就在全球手机市场夺下前三名,2017年一季度荣耀在国内线上手机市场击败小米,此后华为手机的销量一直都在小米之上,直到2020年下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的销量开始衰退,小米才在2020年Q4击败华为。
2016年华为和小米都发布了PC产品,然而到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国内笔记本市场取得第二名,并与联想成为唯二取得两位数市场份额的PC企业,而小米在PC市场却并未能取得靠前的排名。
在穿戴设备市场,小米曾长期在国内市场位居第一名,华为则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却在2020年Q2在国内穿戴设备市场击败了小米,该季度华为的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猛增45%,小米则同比下滑9%,华为的市场份额领先小米超过三成。
这一切似乎都显示出,华为进入小米所处的行业,华为总能后来者居上,没有外力的影响,小米很难反败为胜,小米面对着华为就只有一个无奈的结果。
华为在汽车市场很有可能击败小米
小米现在才成立汽车部门,研发汽车技术、梳理供应链、生产出汽车等等流程走完的话,可能3年时间未必够,当然如果它选择与汽车企业合作造车的话能提前推出汽车产品。
华为虽然一再强调不会造车,然而它申请的专利表明在数年前就已开始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申请专利,据汽车科技媒体“autolab”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公开专利信息指出华为申请的与汽车相关的专利达到1715件,高于小米的208件,在技术上比小米准备得更充分。
小米和华为都是科技企业,科技企业介入汽车行业的最大依仗就是它们的自动驾驶技术,而从“autolab”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来看华为申请的自动驾驶技术专利数量也领先于小米,在这三年时间里,小米未必能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跟上华为的脚步,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没有优势又有什么筹码与汽车企业合作制造汽车呢?
资金问题会对华为和小米的造车进程也会造成影响,小米宣布未来投资百亿美元,2020年业绩显示华为的营收是小米的3.6倍,净利润是小米的5.0倍(2020年小米营收24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130亿元;华为营收8914亿元,净利润646亿元),一旦华为决定造车,在资金投入方面肯定远超小米,资金优势足以让华为保持领先优势。
最后就是华为虽然一直声称不会自主造车,但是正如它在电视市场那样,一直强调不会进入电视行业,然后忽然间智慧屏就出来了,华为可以一边强调自己不会造车,一边推出智慧交通工具,哈哈。
综上,柏铭科技认为如果华为一旦全力投入汽车行业,就如它在PC、穿戴、手机等行业那样,可以迅速在汽车行业取得对小米的领先优势。
如果智能时代是一位运动员,那他一定是飞人博尔特,无论是爆发力还是持久性,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排他性。4月9日,首届上汽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这又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零束SOA平台,但在它之前的前缀却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上汽
4月9日,“驾驭2021沃尔沃赛道日”来到成都南山汽车产业园正式举行。此次试驾活动不仅仅再一次固化心中沃尔沃安全性方面的一流水准,还通过专业的赛道体验、硬核的越野试驾,展现出非同凡响的驾控魅力。全新S60、XC40的激情开跑,也让《车轱辘》小编惊喜连连
在汽车行业中,大众作为传统汽车企业,大众在燃油车系列中成为了消费者首选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中,特斯拉却比大众涉足的早,因此被人们认为是纯电动车中的标杆,然而大众厚积薄发凭借大众MEB平台打造了首款纯电动
继百度、小米、滴滴实锤造车之后,网易也传出了下场的传闻,不过遭网易严选CEO梁钧否认。众多互联网企业扎堆造车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与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占据先发优势的特斯拉和蔚来汽车也成为众多后浪学习的榜样
用民生视角报道汽车资讯 / 左右观车4月9日报道——商海沉浮,起起落落。这次,东风标致似乎找到了“蜕变”之路。今年2月,标致汽车发布了全新品牌徽标和LOGO,这是标致汽车历史上第十一次更改徽标。相较于